欢迎访问 中华环保联合会固危废及土壤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 !

今天是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典型案例 | 齐河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打造美丽中国“齐河样板”

 

7月7日,“2023减污降碳 绿色发展峰会暨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发布”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山东省齐河县荣膺“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典型案例”。





近年来,齐河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双国家战略”叠加区机遇,深挖“生态齐河”金字招牌发展潜力,借势借力EOD模式,探索生态经济化高质量发展、经济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两山转化”实现路径。齐河县自2020年被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后,于2022年11月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一、强基固本,厚植“两山”双向转化的“绿色本底”

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协同治理,截至2022年底,全县PM2.5、PM10、SO2、CO、NO2等5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PM2.5降至34微克/立方米,在全省内陆县市区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典型做法在省生态委工作简报刊发,并先后被《中国环境报》、大众网等媒体宣传推介。


二是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专项督导、河湖日常管护。自2020年以来,先后投入3.14亿元完善58个污水处理厂站,日处理规模达9.12万吨/天。


三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养殖、工业固废“五废联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投资5000万元新建13座水平式垃圾转运站,日最高转运能力超500吨。建成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光大垃圾焚烧厂,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7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面成型。





二、撬动生态资源转化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经济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立足“产粮大县”、农业强县本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平原地区粮食生产大县实现绿色发展的典型模式,率先实现20万亩全国最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自主研发的“种养结合化+生产标准化+生物多样化”等技术模式获农业农村部推广。确立“南蒜、中瓜、北菜”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康瑞食用菌、美东农业、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等特色品牌示范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达70%以上,累计打造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6个、“圣喜酱牛肉”等省知名农产品和企业产品品牌7个,通过农业农村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养殖企业58家。


二是发展“生态+工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发展主题,做好增“绿”、降“碳”、优“能”文章。以整县制推进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为抓手,实现生态保护和增收增效双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291兆瓦,年发电2.82亿千瓦时,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群众年均增收千元以上。持续深化拓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合作,2023年总投资70亿元,实施新能源产业园和年产10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储能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20亿元、利税10亿元。


三是发展“生态+文旅”,全力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以黄河国际生态城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多点突破,引进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欧乐堡动物王国等精品文旅项目20个,年均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作为德州市唯一沿黄县,入选4条省级黄河生态旅游主题线路,建成4A级旅游景区两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黄河国际生态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黄河生态文化之旅”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文化博物馆群被中宣部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





三、助推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推动经济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是修复生态“存量”,探索多元生态修复模式,让生态环境发展更有韧性。紧抓省EOD模式试点县契机,启动为期3年,总投资95.7亿元的齐河城镇发展主轴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重点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生态资源产业项目、生态友好型产业项目4大类11个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营业收入22.6亿元、纳税2亿元,形成“生态环境改善推动产业增值、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闭环,将实现“政府零投入”式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拓展生态“增量”,加大绿色资源增量供给,让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业。投资约13亿元,统筹推进公园游园、景观大道等绿地建设及提升,建成区公园游园数量达121处,荣膺全省首个县级“百园之城”,打造百里黄河绿色生态廊道。全县年均新造林面积2万亩,投资4.1亿元建设的城东万亩林海年可涵养水源39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29.2万吨、产生氧气21.5万吨、吸尘超30万吨,县域“绿肺”更加丰盈。突出打造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等4处人工湿地,通过构建微循环,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引来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以及东方白鹳、白枕鹤等野生鸟类常年栖息,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其他野生动物110余种。





三是把握生态关键“变量”,严把环境质量源头关,让生态红利更加持续稳定。探索与槐荫、长清等相邻区县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覆盖县内7个横向生态补偿断面,若断面月度水质类别提升,则下游补偿上游;若断面月度水质劣于水质目标,则上游补偿下游;其他情况上下游互不补偿,通过上下协同治污,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大对县域内重点企业废水废气排放督导力度,印发《齐河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赔偿范围、规范鉴定评估,促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2022年度,新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10件,结案率1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 14 区青年沟东路华表大厦五层501

电话:010-53650806

邮箱:acef_chs@163.com

中华环保联合会固危废及土壤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2021034064号